学习体会

首页 > 学习体会

深入贯彻新“国十条” 开启保险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人寿盐城市分公司  洪耘)

新“国十条”既是顶层设计,也是行动纲领,更是操作指南,营造出“大保险、大保障”的宏大篇章,必将开启保险业发展的新纪元。

一、新“国十条”是顶层设计,基于战略层面推进保险发展

新“国十条”是在十八大《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背景下出台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保险业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保险业从1996年专业化经营以来,经过近20年高速发展,沿用老模式、旧路径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当前保险业的发展,正处于“新常态”。保险业进入“新常态”后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增速适度,几何式爆发性的增速消失,年平均增幅明显下降;二是品质优化,保险主体更加关注经营管理的布局,依托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提升内外部客户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转变粗放式经营的模式逐步改变;三是环境有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保险主体更多参与社会治理,更加关注民生服务。

国十条中提出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全新理念,重新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是在战略层面对新阶段保险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凝聚了党和国家重托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到历史赋予的责任。

二、新“国十条”是行动纲领,基于战术层面推进保险发展

新“国十条”里提出的基本原则就是“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对三类保险业务的政策支持力度进行了分类,对商业化运作的保险业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给予必要的扶持;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基础薄弱的保险业务,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寿险行业遇到了一些瓶颈,这其中就有在市场与政府关系中未能完美协调的因素。新“国十条”中,对保险业务的明确定位,可以理解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协调。作为保险主体,我们不仅希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希望参与社会民生工程之中,以自身的专业保险优势,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有力支持。

三、新“国十条”是操作指南,基于民生层面推进保险发展

作为保险分支机构,通过认真学习研读,我们认为贯彻落实新“国十条”,就是要找寻发展的突破点与增长点,找寻企业与社会的连接点与结合点。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三参与一提升”,推进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

(一)优化民生服务,参与保障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中国人寿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中的补充作用。提升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险覆盖率,大力推进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扩大承办社会保险业务范围。围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失独老人保障、老年人综合责任保险等新领域开展积极探索,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广大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化解社会矛盾,参与社会治理职能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重点参与公众密切关注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驾驶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逐步完善公共安全建设体系。积极与保险机构合作,在公共服务领域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开展各类养老、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参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完善运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三)创新惠农方式,参与“三农”保险发展

大力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着重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探索建立“三农”保险新品牌。

(四)优化保险服务,提升保障民生水平

商业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是政府转移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机制和途径,换言之,保险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当前,我们推进保险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优化保险专业化服务的水平与能力,不断提升保险的社会认同度与服务的满意度。一是优化服务实力。调动各层面的积极因素,加大保险拓展的力度,以实际行动引领行业提升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二是优化服务水平。以提升客户直接体验为基本诉求,强化日常管理,不断提升保单处理的时效和柜面服务的品质。同时,努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三是优化服务创新。一方面推广信息化服务。以E宝账、国寿E家、云助理、微助理等信息技术平台,提升保险服务的效率与水平。另一方面推广门店式服务。以镇镇有网点、村村有队伍为目标,加快驻社区代表、驻村代表队伍建设,加大保险服务工作室建设力度,致力于打造30分钟保险服务圈,竭诚为全市人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