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首页 > 学习体会

以主人翁姿态全面增强落实新“国十条”责任感,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人保财险盐城市分公司  朱礼荣)

8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6年颁布“国十条”之后,国务院总结以往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适应新形势要求,促进更好地发展,再一次对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发展进行的全面部署,为保险业送上了一份政策大礼。新“国十条”的颁布是顺应市场需求、顺应政府改革需要,保险从业者应研透精髓,增强落实责任感,主动作为,创新发展。

一、新“国十条”符合现代保险行业发展的需求

与传统保险业相比,现代保险服务业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 “新”、一是“广”。所谓“新”,是指现代保险服务业是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产物,它既包括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保险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保险业务的改造和提升。所谓“广”,是指现代保险服务业不仅包括商业保险服务,也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灾害救助中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保险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保险服务业是一个大保险业的概念。“新国十条”与“国十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国十条”的视角和重点是关注并解决保险业自身发展问题,而“新国十条”更多的是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保险业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如何发挥保险的作用,与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互动,在实现改革总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与现代化。“新国十条”明确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明确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改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这种定位,为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政策依据。所以,“新国十条”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要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

二、新“国十条”符合国家治理总体部署的需求

当下政府“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内涵之一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本届政府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推崇建立“惠而不费”的公共服务发展机制;二是注重“花钱换机制”。

国家治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保险本身具有的社会性与市场性的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有很好的“交集”,是政府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天然”助手。因此,保险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这种关系的调整中去。“新国十条”的“任务清单”被认为是保险业发展的“巨大红利”,但更是人民政府从民生社稷角度对保险业提出的两大考验:一是面对这些任务,保险业能否承担,能否很好地承担。二是保险业能否从战略的高度,从行业生存的角度解决效率低下等存在的问题。因此新“国十条”对保险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系统完整性强,内容含金量高,落实要求力度大。对于我市保险业来说,更是解决存在问题,改变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的突破点。

总的来说,我市保险市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实力不强。2013年我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为1.97%,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为823.77元,明显低于全省、全国同期发展水平。二是服务水平不高。在我市,保险的服务领域比较有限,行业技术手段、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都相对滞后。销售误导、理赔难现象时有发生,行业的发展环境亟需优化,行业诚信有待提高。三是作用发挥不充分。在将保险作为市场化的社会管理机制,方面,我们无论是在认识,还是在政策支持上都还不够。全社会保险意识总体淡薄,各方面运用保险机制的主动性也不够强。

我公司在盐城区域市场份额超50%,长期以来得到了政府、百姓的支持,赢得了他们的信赖。随着新“国十条”的颁布,对比其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我们深感工作的不足和责任在肩,当下及未来要有很长一段路要去探索前进。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我国保险业一直面临着社会“不了解”和“不理解”两大困扰。许多政府领导和企业管理者对保险的作用不了解,特别是将保险“嵌入”治理体系能够起到的作用认识不足。为此,需要借“新国十条”的东风,广泛地宣导保险,形成一种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社会氛围。社会对保险业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情况较为普遍,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在行业,特别是发展模式和服务水平。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公司要在加强保险知识普及的同时,下大力气解决好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最好的宣传。同时要求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研究吃透新“国十条”的精神,一方面为基层未来战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为政府新政出台出谋划策,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主动作为,统筹布置。当前公司业务结构中车险占7成,这不能充分体现保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未来非车险广阔的发展领域是战略高地。公司将借助政策利好的契机,围绕“基层建设年”的工作要求,实施基层业务发展能力建设计划、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基层组织队伍建设计划和基层网点建设计划。在修好内功,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主动出击,做好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对接,以公司在农业、公众责任、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专业承保经验和专题市场调研,为政府提供合理化、前瞻性建议,早汇报、多建言,切实发挥人保财险“带头大哥”的作用。

三是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现下险企发展是粗放式的传统模式,未来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就在新“国十条”。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看,保险经营将从产品时代逐步过渡到解决方案时代。保险业要以“成人达己”的智慧,以更大的视野,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从与各项改革任务互动的角度,去观察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并提出基于保险参与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实现各项改革任务的同时发展保险业。但要因地制宜,区域情况不同,推动的重点也不一样。工业企业多的,优先拓展安全生产责任险、环污险;农业大县优先发展高效农业、家庭农场主保险。契合政府施政需要,契合百姓生产生活需要。